2013年2月27日星期三

尊孔实习·教育感受(一) 2012/6

实习完毕至今已经半年多了,但初次被称为王老师的我,这实习经验可是历历在目。

转眼间在实习学校——尊孔国民型中学已经四个月了,在这四个月中,我收获了感受和经历。整体来说,我们的教育实习主要包括教学工作因此教书需兼备爱、知识、经验。

在一开始进入实习阶段,主要是先熟悉实习周边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


首先,我已经渐渐脱离了学生的身份,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了一名教育的园丁。在开始的时候非常不习惯这个身份,因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没有信心。再加上上课时有了一些压力,然后往往回来后还要备课。但是无论多么辛苦、劳累,收获和成长都是令我们振奋的。

实习时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感悟,当中我明白了:当好一位优秀教师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

如何处理大学里的个人学习与承担学生工作中的关系

教育与博客[分享]


 如何处理大学里的个人学习与承担学生工作中的关系


网友:我是一名大一学生,参加了学校的学生会工作,整天忙于各种学生活动,结果期末考试挂了两科。周围不少同学都认为,这无所谓,大学不一定非要学习好,光学习好,其他能力不行,也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对此,我感到很迷茫,不知道怎样处理大学里的个人学习与承担学生工作的关系?
   
专家:大学生活该如何度过?这是很多大一新生都有的困惑。有的大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把大学变成“高四”“高五”;有的大学生把 “university”理解为“由你玩四年”,把大学人生变成“大混人生”;有的大学生因忙碌于各种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而疏忽了学业,当好了“干部” 角色,却忘了“学生”身份;还有一些大学生,则能够妥善处理好学习与课外活动的关系,做到“熊掌”与“鱼”兼得,度过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无疑,最后一 种大学生活才是最值得提倡的。大一期末考试 “挂掉”两科,这绝不是“无所谓”的问题,而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出现这种情况的大一同学只要及时转变观念,认真调整学习方法和工作方式,仍然能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那么,究竟该如何处理大学里个人学习与承担学生工作的关系呢? 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关键。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明读书学习与实践活动都不可或缺,而且要做到学以致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践能力更为重要。但 是,为了减少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为了在实践中“行”得更远,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大学资源掌握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有选择性地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无疑是大学生最明智的选择。学生干部由于承担了许多学生工作,学习时间难免受到挤压,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学会学习,学会选 择,学会生活,努力平衡学习与学生工作之间的关系,争取成为其他同学的表率。建议学生干部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调整。
   
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学会学习。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不能本末倒置。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大学生更是如此,不仅应获得学历,更应提高 “学力”--学习的能力。事实表明,学习好、学力强的学生干部在开展学生工作时才会有更高的威信和更强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学习的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毕业求职的敲门砖,还将成为促进其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秘密武器”。
  
了解自己的志趣特长,学会选择。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面对繁重的学生工作或令人眼花缭乱的课外活动,大学生须学会取舍,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取向,把精力投入到有限的活动中,然后全力以赴去做好。这既能达到锻炼自己的目的,也能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这也是学生干部综合能力与素质的重要体 现。所谓“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就是这个道理。
  
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学会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感慨“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利用时间的好手。”大学生从进入大一时,就开始了独立生活,因此学会如何生活十分必要。而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学会“弹钢琴 ”,才能更高效地学习和工作,做到劳逸结合,提高生活品质。学生干部应做到学习时专心致志,注意方法,提高效率;工作时统筹规划,合理分解任务,并明确要 求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避免事必躬亲,大包大揽。大学生活美好而短暂,妥善规划,必将终身受益。

舍得!以生为本,还课堂于学生

教育与博客[分享]


舍得!以生为本,还课堂于学生


今天课上的遭遇让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为什么我的课堂如此低效?一道应用题,一道与生活联系如此紧密的应用题,为什么在分析后还存在问题?

应用题是属于解决问题的范畴,是我比较喜欢的题型,因为此范畴内的题目一般与生活紧密联系,更重要的一点是它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教学时,我都带领学生细细品味,真可谓咬文嚼字,分析每个条件的作用,归纳每隔条件可能得到的结论,总结问题和条件又有何联系,等等。每次启发学生自主分析完 一道题目后,我都有一种充实感。但是最近几次的作业反馈,让我很受伤。为什么课堂上看似都懂了,其实还隐藏着如此多的问题,在痛定思痛后,我总结出如下原因:

首先,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在进行题目分析时,我总是急于引导学生根据条件得出结论,没有给学生充足时间进行品读、领悟,往往是囫囵吞枣。一切都显得那样的急躁,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慢,是我的学生和我都需要的。

其次,学生交流的时间太少。直到此刻,我才反应过来,再进行应用题教学,乃至其他教学时,我所倡导的都是独立思考,很少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在这种单一的思考模式下,学生往往很难突破问题的瓶颈,也很难通过发散思维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免显得枯燥乏味,虽然我试图通过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弥补。

最后,就是应用题的教学结构充满疑惑。对于应用题教学,我至今没有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时我比较主动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忽略答案的形成过程。因为我认为应用题教学的目的是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答案的形成只是简单的计算。当然,答案的形成过程是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再回顾,再解决,但我骨子里就比较轻视这一过程。我想,在以后的应用题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总结。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问题就出现在时间上,因为我的吝啬。虽然问题出现了,但此刻我却比较开心,因为我个问题我乐于去解决,这正和我的追求一样:以生为本,还课堂于学生。

实习教案(二)

中一:第二十课 《铁杵磨针》





附录1幻灯片







 附录2:练习卷(附加答案)

 



 教学反思

    今天的古文课程进行顺利,因为学生们都热心参与在其中。我所拟定的目标也达到,大致上学生们能说出此古文所要带出来的宗旨。学生们知道在生活上做每一件事物都必须附上努力和坚强的毅力。
    今天的课程主要还是古文,经过许老师的提议。我在古文的译解环节应该要逐字的说明,因为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古文能力。例如:“问之”的“之”应该也解释为何用“之”,而“之”是代词。我应向学生解释其“之”是代表的词语。
    此外,我应该多注重学生对于此课文的启示。我可以要求学生多说出他们的感想,并在未来实行在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