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7日星期三

舍得!以生为本,还课堂于学生

教育与博客[分享]


舍得!以生为本,还课堂于学生


今天课上的遭遇让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为什么我的课堂如此低效?一道应用题,一道与生活联系如此紧密的应用题,为什么在分析后还存在问题?

应用题是属于解决问题的范畴,是我比较喜欢的题型,因为此范畴内的题目一般与生活紧密联系,更重要的一点是它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教学时,我都带领学生细细品味,真可谓咬文嚼字,分析每个条件的作用,归纳每隔条件可能得到的结论,总结问题和条件又有何联系,等等。每次启发学生自主分析完 一道题目后,我都有一种充实感。但是最近几次的作业反馈,让我很受伤。为什么课堂上看似都懂了,其实还隐藏着如此多的问题,在痛定思痛后,我总结出如下原因:

首先,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在进行题目分析时,我总是急于引导学生根据条件得出结论,没有给学生充足时间进行品读、领悟,往往是囫囵吞枣。一切都显得那样的急躁,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慢,是我的学生和我都需要的。

其次,学生交流的时间太少。直到此刻,我才反应过来,再进行应用题教学,乃至其他教学时,我所倡导的都是独立思考,很少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在这种单一的思考模式下,学生往往很难突破问题的瓶颈,也很难通过发散思维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免显得枯燥乏味,虽然我试图通过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弥补。

最后,就是应用题的教学结构充满疑惑。对于应用题教学,我至今没有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时我比较主动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忽略答案的形成过程。因为我认为应用题教学的目的是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答案的形成只是简单的计算。当然,答案的形成过程是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再回顾,再解决,但我骨子里就比较轻视这一过程。我想,在以后的应用题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总结。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问题就出现在时间上,因为我的吝啬。虽然问题出现了,但此刻我却比较开心,因为我个问题我乐于去解决,这正和我的追求一样:以生为本,还课堂于学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